标签:经典散文欣赏,经典散文诗,http://www.qiuzhi56.com
拼搏、积淀,那年的复读,我无悔...,http://www.qiuzhi56.com
20xx年6月,我从落榜中重新步入高考竞技场。复读,机会只有一次,高考对于复读生应该更值得惶恐。相反,越是临近六月,我的心愈发沉寂,静得毫无波澜,一切都是淡淡的。知识贮备固然功不可没,而我深知,心理积淀却是最终的镇定剂,代价就是一年的复读。
xx年春夏之交,我已为xx年高考备足马力,然而,未待“非典”的恐慌消尽,分科消息再次淹没了昔日安静的书桌。多年的高考综合突然间要分成文理科,我们理所当然要勇当“烈士”。
思考再三,我打算学习文科。老师惊讶的眼神里略过些许惋惜,让我深思慎择;亲人民主的话语里透露着不安,为我的前途焦灼;同学离别的赠言中蕴含着不舍,难解我的抉择。不错,无论从升学压力还是就业前景,理科都是无可挑剔的。虽然我对文学情有独钟,但迫于升学的压力,数学成绩倒是遥遥领先。所以,我很纠结。
炎热的七月依然无法掩饰即将高三的奋斗激情。鉴于理科生占绝大多数,学校拆散四个班级,理科学生就插到其他班级,所有文科生则统一编班。自然,我在矛盾中告别了昔日的老师和同学,来到新的班级。
偏见无处不在,别人谈论文科生时总有一丝丝的不屑与轻视。即使如此,鉴于改革的突然和文理的学科性质,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同学大都纷纷投降“理科”,转向了文科班级。尽管学校领导和老师一再鼓励学生选择理科,但四个文科班还是人满为患。那年的高考成绩也证明:文理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文科的分数线远超理科,这在高考史上是罕见的。
我算是稳居在了文科教室,可是对自己文理生的定位依然模糊;同样,班主任也惦记个“流逝”在外的我。
一天中午,我突然想去看看原来的教室。其实两个班级离得并不远,只是陡然间成了离群的孤雁,我不愿再踏上熟悉的楼层。也许,是午休的沉寂为我倍增了勇气。难免,熟悉的面孔不期而遇。
“你怎么想的?”
“你理科那么好,怎么会报文科?”
“报文科没前途,再说你数学成绩那么棒……”聊天的几个同学唧唧喳喳地轮番轰炸。
也许是新环境,文科班普遍松散,我也找不到高三的感觉;再看看理科的同学,课桌上已堆满了厚厚的资料和草稿纸,我怎么能不忧心呢?
“对了,班主任孙老师说,见到你,让我给你捎个话,还给你留着位置,他希望你能回来!”老同桌依然是不紧不慢的语速,只是我的鼻子有点酸。
……
记不清楚是怎么离开的,只知道这次见面成了我选择的转折点,也许是一辈子的。
整个下午,我都默不作声,傍晚时分,我终于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和往常一样,文科班的班主任巡视完走出教室时,我镇定地追出去,毅然告诉他:我要回到理科班。虽然彼此间的师生情分还不深,但他也大致了解我的情况,于是帮我分析文科生的好处和出路,最终,谈话以“慎思之”而告终。
第二天,我以空荡荡的座位告知了老师我的决定。 /
一切又正常了,依然是熟悉的老师,亲切的同学,我似乎开始投入到高三理科的学习。一个月文科生经历无关痛痒,可是高三的物理课程已接近了尾声,这也许预示了我高三坎坷生活的开端。
“大综合”的物理和化学试题较为浅显,分科后倒很是不同。我尽管夜以继日地钻研在题海里,成绩却依然平平;看着那些曾经“综合“成绩不佳,但钟情于数理化的同学赶超我前面,我开始莫名地焦灼起来——一遍遍质问自己:为什么努力和收获不成正比?二者的反差深深刺激了我的神经。慢慢地,我明白了,理科并非我所长,只是一时的成绩迷惑了我的判断力。
我开始敏感,忧心忡忡,害怕考试,忧虑高考。心慌、呕吐、失眠、头疼、焦躁,甚至出现了幻觉。
时间紧迫地进入五月,我不敢直视黑板上鲜红的倒计时。逃吧!脑海里偶尔会闪现出这样的念头,离开这个没有数理化的世界,逃脱“死神”般的黑色六月。终究,我也没有离开。
我落榜了,很自然。
失败后的心竟也奇迹般地静了,复读是理所当然,依然是不喜欢的数理化,依然是狂轰乱炸的考试,甚至是没有退路的选择。那一年,我不再思考未来高考成败与否,把精力全部用在手头的工作,没有杂念,日复一日的繁重学习竟也成了静心的“良药”。
高考后的填志愿表上,文理兼收是我考虑的唯一原则。专业的限制让我失去选择的权利,就业前景也必须考虑在内,“非文科专业不读”的风波亦如两年前激烈,老师、家长、朋友等甚是不解——成绩不错的理科生竟要主动选读文科专业,而且学校也不甚理想;然而,我没有争辩,毫不犹豫地决然写上“广播电视新闻学”。
此刻,又是一年高考时,我的第一年硕士生活也将画上句号。
回首过去的六年,高中从文科转到理科,本科跨进新闻专业,现在终究又以新闻为跳板考取古代文论的研究生,其中的曲折与辛酸难以言说。也许,分科时的犹豫就预见了我求学之曲折的必然性——新的起点,我必须付出更多。如果当初我坚定地选择文科,复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学也将是另一番景象,但我从未为两年难熬的理科生活而懊悔过。
一次轻易的选择,代价是六年坎坷的经历。很欣慰,六年时间教会我该如何面对更多的十字路口,因此我是幸运者:耽误一年的时间,却收获了数载的拼搏、积淀了一生的财富。
复读那年,我无悔。 ,拼搏、积淀,那年的复读,我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