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毕业生轻松求职网求职就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流通领域竞争力体系探究
中国流通领域竞争力体系探究

中国流通领域竞争力体系探究

07-22 12:42:08  浏览次数:608次  栏目:毕业论文范文
标签: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范文,http://www.qiuzhi56.com 中国流通领域竞争力体系探究,http://www.qiuzhi56.com

  论文摘要:本文在有关文献的回顾与整理中探讨了流通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的构成,提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另外,对流通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与渊源的各种竞争优势理论做了分析和整理,并介绍了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一般理论模型以及计量分析方法。

  论文关键词:流通产业 产业竞争力 竞争优势

  所谓流通产业是指在第三产业中专门从事商品采购、分销、物流活动的服务机构所组成的企业体系,具体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与物流业。现代流通产业既为第一产业提供农产

  品流通服务,又为第二产业提供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以及为全社会成员提供生活资料的流通服务。因此,在经济条件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现代流通产业是市场机制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活动的桥梁,是社会经济活动有效运转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宏观性、全局性,而不是一般性的行业问题研究。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我国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2004年12月11日起,、商业、通讯、、分销、、、和等九大部门结束了中国加人WTO后的保护期。中国服务业从此进人深度开放阶段。在服务领域的竞争实质是对流通渠道控制权的竞争。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工业命脉,谁就能控制制造业,进而控制金融业。因此,外资商业巨头对中国的流通领域实行了强劲的渗透与扩展。外资的强势进人,表面上看仅仅威胁国内本土流通业,但最终影响最深、最大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外资商业巨头拥有的巨额订单、大规模采购,虽有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贸出口的近期效应,但也存在着其凭借控制流通命脉和竞争优势,对制造业终端乃至上游产业实施战略控制,具有威胁中国产业安全的巨大风险。因此,对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具有紧迫性,意义深远。

  一、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实质

  国内理论界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对各产业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人们更多地关注是国际竞争性强的制造业,而对于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多数研究

  课题与研究成果都出现在中国加入WTO 以后。这是由于人们对现代流通产业的特性及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为了系统地、深入地推进相关研究,必须首先明确“流通产业竞争力” 的概念内涵,掌握其经济实质。不同的学者对流通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其中,王小平等(2001)认为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国际问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国商品流通产业以相对于他国的更高流通力,向国际市场(包括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更多的商品,并获得盈利的能力。石忆邵等(2004),蓝庆新(2005)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能否扩大本地区对区域的商业辐射能力和对产品的集散力,巩固和提升产业在区域的地位,并使本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杨亚平(2005)、吴亮(2006)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流通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即流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区域,产业在原有规模实力的基础上占领市场和扩张市场,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能力。张塞飞等(2006)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的流通产业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的程度。王德章等(2006)则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流通业的规模、结构、增长、效益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综合上述不同学者的定义,我们认为,所谓流通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的流通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流通产业更有效地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流通产业竞争力是一个从比较的语义上来理解的概念,即流通产业竞争力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流通产业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生产力。比较生产力在概念上与一般所说生产力的概念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更强调了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意义。因此,流通效率是生产力的表现,创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性服务也是生产力的表现,所以,比较生产力不仅含有一般性的效率含义,也包含着竞争对手之间相对的策略含义。流通产业竞争力应涉及两个层次的竞争力研究:一是区域性竞争力比较研究,即国内不同区域(如各省、市之间)的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国际性竞争力比较研究,即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与一般的经济分析相比,产业竞争力分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要求认定企业的国籍,因为只有分清“我国的” 还是“他国的”,才能讨论国际竞争。

  二、流通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与渊源

  竞争优势理论是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渊源。竞争优势理论源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理论学说,根据其理论分析的视野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效率优势论、资源优势论、规模经济优势论、范围经济优势论、垄断优势论、外部规模经济优势论、代表性需求优势论、先占优势论、速度竞争优势论、“价值链” 优势论等。

  1.效率优势论。投入要素(主要指劳动力)的生产率不同是决定不同企业生产经营差异的主要因素。生产或经营同一商品的企业,谁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他的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较低,因此该企业就有拥有竞争优势。从流通业的角度而言,单位人员流通效率(如人均销售额、人均销售利润)的高低、单位资本流转速度的快慢、以及单位商品的成本差异,体现了不同流通企业效率优势的差异。流通业的流通效率取决于人员素质与硬件设施,因此,从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的角度而言,提升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水平有两条重要途径: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与人才的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对传统流通业的现代化改造,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流通业。

  2.资源优势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在同一市场上竞争的企业,会因为各自占有的资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一般而言,同一产业竞争中的企业,谁拥有更多的资源,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但对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而言,资源的重要性有层次的区别。低层次的优势如位置、廉价劳动力与便宜的货源很容易被模仿取代,高层次的竞争优势比较稳固牢靠,包括如高级资本(如企业家、战略专家等)、管理技术、专利、品牌和客户关系等。高层次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长期积累并持续的投入。

  3.规模经济优势论。所谓规模经济效应,是指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经营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减,就可以说此区间存在着规模经济,其基本含义是生产要素一定比例的增长能够引起产出更大比例的增加。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或经营规模,降低商品单位成本而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对现代流通企业而言,规模经济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单个店面的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单个店面的规模经济显然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主要由企业规模经济决定的,而企业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依靠连锁经营的方式取得。连锁经营主要通过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和售后服务、统一形象设计等资源共享方式获得企业经营的经济性,使得现代连锁方式成为流通业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业态。

  4.范围经济优势论。范围经济产生于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时的成本小于单独生产其中每种产品时的成本这样一种状态。一般来说,范围经济来自那些共享的或联合生产的并且没有完全拥挤的生产要素。对于流通企业而言,追求范围经济主要体现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经营的商品的品种、花色、规格、式样丰富多彩,而且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全方位的服务。

[1]     

www.qiuzhi56.com

  5.垄断优势论。正如我们大家所看到的,现实中大多数是不完全竞争的。任何企业都希望通过提供差异性产品来获得对市场价格的操纵权。厂商的产品差异性越显著,其对市场的控制力越强。流通业中厂商的产品差异性战略的实施主要依靠广告投入,形成品牌效应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流通业的广告投入,实行品牌策略,促进一国或地区的流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另外,垄断优势理论说明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位居前列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竞争优势明显,因此必须发展壮大行业中的本土优势企业,利用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打造具有垄断优势的本土流通企业,优化本土流通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其与外国流通产业进行竞争的实力。

  6.外部规模优势论。一般企业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性的来源。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及专业化分工,以及固定的存在和固定的不可分割性,生产规模的扩大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而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则是指,随着产业而不是企业本身的规模增大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报酬,比如成本的降低、生产与交易费用降低导致的总费用的节约、产业的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产业有没有竞争优势,往往取决于该产业在某一时点上的发展规模。较大的产业规模有利于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共享,从而能够在单个企业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2]  下一页

,中国流通领域竞争力体系探究
《中国流通领域竞争力体系探究》相关文章

tag: 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