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是指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A.财政政策功能
B.财政政策类型
C.财政政策
D.财政政策工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财政政策工具,是指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参见教材P113。
29.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达到以下政策效应( )。
A.可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B.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通胀
C.保持适度经济增长
D.可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有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该题是对“松紧”搭配类型具体政策效应的考查。要求考生熟练区分。参见教材P116。
30.货币供给的机制分析侧重于( )。
A.货币的创造过程
B.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C.分析供给原因
D.货币供给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货币供给分析包括货币供给的机制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前者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后者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参见教材P124—125。
31.通货膨胀可按其成因分为很多类型,( )引发的通货膨胀称为输入型通货膨胀。
A.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
B.因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总水平上涨
C.因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
D.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选项C是结构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选项D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参见教材P130。
32.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业务中,要求存款货币银行上缴准备金,其目的不包括( )。
A.保证存款货币银行的清偿能力
B.防止银行破产使储户受损
C.中央银行通过这部分存款准备金来管理存款货币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D.为存款货币银行提供信用支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详细考查央行集中准备金业务的目的,选项D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信用支持,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D选项。参见教材P137。
33.以下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中间指标、中间变量
B.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
C.中央银行根据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三大原则来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D.它是指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方面的变量指标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介于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故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142。
34.下面不属于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
A.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
B.同业拆借
C.发行金融债券
D.票据贴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B、C都属于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选项D票据贴现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事的资产业务,不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故答案选D。选项A、B、C都是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范围。参见教材P146。
35.长期贷款期限一般为( )。
A.1~5年
B.5~10年
C.10年以上
D.5年以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长期贷款即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参见教材P147。
36.( )是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
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韩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是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的代表国家。参见教材P157。
37.新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至少在( )内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为了确保市场约束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新协议规定,银行1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以及风险管理状况。参见教材P161。
38.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国内利率为5%,国外利率为6%,则( )。
A.外汇年升水率为1%
B.外汇年升水率为2%
C.外汇年贴水率为1%
D.外汇年贴水率为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差。所以,本题外汇远期贴水,年贴水率为6%-5%=1%。参见教材P164。
39.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两大类证券投资形式,以下不属于债务证券的是( )。
A.中长期债券
B.货币市场工具
C.其他衍生金融工具
D.股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股票属于股本证券,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参见教材P166。
40.( )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
A.总量指标
B.统计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参见教材P175。
4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 )。
A.多次性的
B.非一次性的
C.周期性的
D.两次以上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参见教材P176。
42.( )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A.频数分布
B.累积频率
C.数据分组
D.组距分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因此选D。参见教材P185。
43.( )是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基本工具。
A.统计图
B.统计表
C.频数分布表
D.条形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统计表和统计图是显示统计数据的两种基本方式,其中统计表是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基本工具。参见教材P189。
44.下面一组数据为7个孩子的体重(单位:千克):35、40、50、55、60、65、70,平均体重为( )。
A.55.1
B.53.6
C.54.2
D.52.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平均体重为(35+40+50+55+60+65+70)÷7≈53.6,因此选B。参见教材P193。
45.下列数据特征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极差
C.中位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众数和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因此选C。参见教材P192—193。
46.( )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结果。
A.时点序列
B.时期序列
C.时间序列
D.动态数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时期序列的含义,时期序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参见教材P199。
47.我国2000~2005年总从业人员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底数)如下:
则我国2000~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的年平均数为( )。
A.35.4%
B.33.9%
C.34.1%
D.36.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参见教材P202。
48.某公司在2001年的销售收入为2000元,2005年的销售收入为3600元,以2001年为基期,则这个公司销售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114%
B.108%
C.112%
D.1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得出 ,因此选D。参见教材P205。
49.( )是反映某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
A.个体指数
B.价格指数
C.相对指数
D.综合指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参见教材P209。
50.某商场商品的销售额增长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4%,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
A.2.8%
B.1.9%
C.0.6%
D.3.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06%÷104%=101.9%,所以增加了1.9%。参见教材 P211—212。
5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1≤r≤+1
B.-1<r≤+1
C.-1<r<+1
D.-1≤r<+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和-1之间,即A答案。参见教材P218。
52.下列各项中,表示x、y两个变量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的是( )。
A.变量x增加,变量y减小
B.变量x增加,变量y增加
C.变量x减小,变量y增加
D.变量x减小,变量y不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一个变量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也相应由小变大,这种关系就是正相关。本题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参见教材P216。
53.( )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A.核算职能
B.监督职能
C.预测职能
D.评价职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参见教材P223。
54.我国( )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A.《会计法》
B.《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C.《企业会计制度》
D.《企业会计准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参见教材P225。
55.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 )表示。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资产=权益=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参见教材P228。
56.“待摊费用”项目,根据( )之和填列。
A.“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期末借方余额
B.“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C.“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贷方余额
D.“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期末贷方余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待摊费用”项目,根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参见教材P247。
57.甲企业有关账户期末余额如下:“应收账款—应收A单位”借方余额50 000元;“应收账款—应收B单位”贷方余额100 000元;“预收账款—预收C单位”借方余额80 000元;“预收账款—预收D单位”贷方余额30 000元 ;“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20 000。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是( )。
tag: 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题,历年真题,题库,经济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模拟题 - 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