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
A,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在企业内部构造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D,建立有限财产责任制度
标准答案: a
2、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当供给不变、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变化是()
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上升
B,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C,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
D,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
标准答案: a
3、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又不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 )。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外部经济
D.外部影响
标准答案: b
解析:本题是一个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并不为此进行相应的赔偿,那么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
4、 税收公平可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纵向公平以横向公平为前提和基础
B,横向公平是纵向公平的特例或环节
C,横向公平体现在税制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D,纵向公平指对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征收相同税收
标准答案: d
解析:纵向公平指对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以体现能者多纳的思想。
5、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 )为基础。
A.实地盘存制
B.永续盘存制
C.收付实现制
D.权责发生制
标准答案: d
解析: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6、会计核算上,企业将融资租入的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体现了( )原则。
A.一致性
B.谨慎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
标准答案: c
解析:会计核算上,企业将融资租入的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
标准答案: b
解析:在计算数量指数时,必定是q1除以q0的形式,直接可选出答案为B;进一步,拉氏指数是把权数固定在基期,因此,拉氏数量指数的权数应该用p0。
8、目前世界大多数银行采取的组织形式是( )。
A.持股公司制
B.单一银行制
C.总分行制
D.连锁银行制
标准答案: c
解析:目前世界大多数银行采取的组织形式是总分行制。
9、 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现代方法是( )。
A.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B.政府利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
C.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D.明晰产权
标准答案: d
解析: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现代方法是明晰产权。
10、下列哪种资产流动性最强( )。
A.短期证券
B.短期贷款
C.现金资产
D.银行房产
标准答案: c
解析:资产流动性最强的是现金资产。
11、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这会导致( )。
A.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B.本国旅游收入减少
C. 减少本国出口
D.增加本国进口
标准答案: a
解析: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这会导致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12、 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多种金融服务的业务是( )。
A.资产业务
B.所有者权益
C.负债业务
D.中间业务
标准答案: d
解析: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多种金融服务的业务是中间业务。
13、 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 )。
A.弥补市场失灵
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
D.加强法制
标准答案: b
14、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财政收入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
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
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标准答案: b
解析: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不属于财政收入分配的范围: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15、 “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 )提出来的。
A. 配第
B.斯密
C.瓦格纳
D.凯恩斯
标准答案: b
解析:斯密提出“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
16、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是()
A,清算业务
B,再贷款业务
C,公开市场业务
D,货币发行业务
标准答案: a
17、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求平衡,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应该实行( )。
A.单一规则。
B.相机抉择
C.自由放任
D.垄断发行
标准答案: a
解析: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求平衡,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应该实行单一规则。
18、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A.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B.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给
C.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D.太少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
标准答案: c
解析: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19、 在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查方式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标准答案: a
解析:在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查方式方法是抽样调查。
20、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长30%,那么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 )。
A.15%
B.66.67%
C.20%
D.15.38%
标准答案: d
解析:从题意可知,总生产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30%,单位成本指数为150% / 130% =115.38%,所以单位成本上升了15.38%。
21、在任意一个时点上,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是()
A,保持平衡
B,资产大于负债
C,资产小于负债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标准答案: a
22、 《巴塞尔协议》规定核心资本不得少于总资本的( )
A.30%
B.50%
C.20%
D.40%
标准答案: b
23、按照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与货币需求成反比关系。
A,恒久性收入
B,股票收益率
C,人力财富比例
D,以上都不对
标准答案: b
24、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是( )。
A.货币发行业务
B.对政府的业务
C.对商业银行贷款
D.清算业务
标准答案: d
25、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的业务属于( )。
A.国库业务
B.国际储备业务
C.公开市场业务
D.货币发行业务
标准答案: c
解析: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的业务属于公开市场业务。
26、 ()具有连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
A,税收
B,政府收费
C,预算外资金
D,国债
标准答案: d
解析:货币政策当中,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国债;而国债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通过国债买卖调控货币流量,标志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连动。
27、在货币运动过程中,货币()是主动方。
A,需求方
B,供给方
C,不一定
D,不存在主动方或被动方
标准答案: a
28、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能够创造基础货币的金融机构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投资银行
标准答案: a
解析:在我国能够创造基础货币的金融机构是中央银行。
29、 通货膨胀可以按其形成原因划分为很多类型,()所引发的通货膨胀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因预期成本增长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增长
B.因实际成本增长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增长
C.因工资增长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增长
D.因工会力量而导致的工资增长
标准答案: c
解析: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着眼点放在需求上,与成本没有直接关系。A,B错误。工会力量导致工资增长,属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着眼点放在成本上。见课本130页。
30、外汇缓冲政策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具体指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借款抵消超额外汇供求以调节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货币当局应该()
A,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外汇,增加外汇储备,消除超额外汇供给
B,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减少国家的外汇储备
C,由市场调节
D,以上都不对
标准答案: a
31、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是为了( )。
A.确定普查从这一时间开始
B.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
C.确定调查的起止时间
D.使普查制度化、标准化
标准答案: b
解析: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是为了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
32、中央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具有弹性且主动权完全由中央银行掌握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利率高限
B.存款准备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再贴现率
标准答案: c
33、1995年3月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以( )为侧重点的。
A.稳定币值
B.充分就业
C.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
标准答案: a
解析:1995年3月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以稳定币值为侧重点的。
34、调低利率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中短期市场利率通常是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
A.传统工具
B.最终目标
C.特殊工具
D.中间目标
标准答案: d
解析:调低利率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中短期市场利率通常是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5、 在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查方式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标准答案: a
3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
B.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
C.效益最好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标准答案: d
37、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年产量100万件,其年末库存量为28万件,它们( )。
A.是时点指标
B.是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标准答案: c
解析:年产量反映的是在一年这一段时期内的情况,是时期指标;而年末库存量反映的是在年末这一个时点上的情况,是时点指标。
38、 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长30%,那么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 )。
tag: 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题,历年真题,题库,经济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模拟题 - 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